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舉行期間,以“促進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公平性、包容性和透明性”為主題的全體會議環節,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做主旨發言,與參會人士交流和探討了教育扶貧話題。
孫堯表示,教育扶貧承載著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大使命,中國教育部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,深入推進扶智育人教育脫貧攻堅行動,著力構建較為完善的教育扶貧制度體系,著力實施補短兜底的教育扶貧工程項目,著力落實精準到人的學生資助體系,著力推動量身定制的教育扶貧傾斜政策,著力探索“高校品牌”的特色扶貧路徑,全力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。
智能教育的時代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,深刻變革人才培養模式、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服務方式,為深入推動教育扶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。近年來,中國致力于用新技術手段助推教育扶貧,加強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,提升教育質量,縮小城鄉教育差距,探索一條教育精準扶貧的新路徑。
消彌了網絡信息的鴻溝。目前全國97%的中小學校實現網絡接入,配備多媒體教室340多萬間,93%的學校實現至少擁有一間多媒體教室,73%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室全覆蓋。
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利用。全國6萬多個教學點實現了設備配備、資源配送和教學應用的三到位,惠及400多萬偏遠地區的孩子。推進各級各地平臺互聯互通,提供免費基礎性數字教育資源服務,全國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7900萬個。
提升了教師的信息應用能力。實施了“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”,全國10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了專題培訓。通過各種方式培訓中小學校長10萬多人、職業院校教師20余萬人。
創新了高校扶貧新路徑。出臺多個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文件,促使更多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走向市場、走進貧困地區,助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升級。
孫堯表示,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,我們將以習近平主席關于扶貧的重要論述為指引,狠抓工作落實,深入推進“人工智能+教育扶貧”,持續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方式,提升教育脫貧攻堅精準度,加大教育脫貧攻堅力度,鞏固提升教育脫貧攻堅成果,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。
特別聲明: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