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線上線下牽手共舞 平臺建設避免閉門造車
當地時間2017年2月22日,英國倫敦,布蘭卡·李舞蹈團(Blanca Li Dance Company)上演機器人與舞者共同表演。視覺中國 供圖
核心提示:
以提高質量為目標,采用大規模開放和小規模定制等多種建設應用模式,滿足不同層次類型高校的需求。
亞太地區高等教育入學總人數從2000年的0.39億人,飆升至今年的1.12億人。“越來越多的青年希望入讀高校,慕課大有可為。”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局(簡稱曼谷辦)局長青柳茂看來,慕課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“利器”,幫學生隨時隨地學習,助推高等教育公平而有質量。
“我們還要更好地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。”在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高等教育慕課研討會上,青柳茂呼吁優化課程設計,構建包括線下討論、互動師資等要素的慕課支撐系統。
近日,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高等教育慕課研討會在深圳召開。亞太地區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政策制定者、大學校長、企業家等,共商慕課如何讓高等教育更加優質公平。該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局、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南方科技大學主辦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(中國深圳)承辦。
慕課給教育公平插上“翅膀”
在偏遠的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,13歲的王洵通過慕課平臺,學了“古文字學”等武漢大學的慕課課程,獲得了證書。中國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宋毅認為,這正是慕課推進中國教育愈加公平的例證。
“慕課有效推動了我國東中西部高校優質課程資源的流通與共享。”宋毅把西藏、新疆等西部高校和基礎薄弱高校,視為中國慕課最大的受益群體。僅2017年,西部高校就選用8600門次慕課。
在曼谷辦教育創新和技能發展部門負責人汪利兵看來,慕課“牽手”教育,釋放了巨大紅利,“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,慕課能覆蓋更廣闊的人群,成本低,有效”。
印度高等教育入學率僅為25%。“農村地區學生有學習欲望,但沒錢上大學。”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全國技術教育委員會主任曼普雷特·辛格·曼納介紹說,該國通過開發SWAYAM慕課平臺,促進教育公平。截至2017年7月,該平臺已有1400多門課程,超過200萬名學習者受益。
“高等教育不應僅面向在校大學生,也應惠及其他學習者群體。”韓國教育部未來教育規劃部門副主任蘇茜·蘇赫給出一組讓人欣喜的數字,韓國的K-MOOC平臺正在縮小教育鴻溝,讓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大學夢,截至2017年10月,400萬學習者登錄了K-MOOC,登記學生數達40多萬名。
線上“牽手”線下跳好慕課“雙人舞”
“當前部分地區過分強調灌輸知識,不調研學生到底要什么,而是千人一面地填鴨式教育。”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未來學習院院長戴維·吉布森認為,教育最終目標是培養綜合型人才,應借助慕課,授之以漁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。
“曾在2012、2013年火爆的慕課,已由喧囂回歸理性。”在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看來,慕課不但要注重“教”,還要聚焦“育”。高校應借助慕課推進教學改革,讓學生能選擇個性化課程,按需學習。
“我們正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。”上海交大慕課研究院副院長蔣建偉借助慕課開展混合式教學,讓學生先在線上學、線上練,再帶著問題到課堂里,“面對面評價可能比在線評價更有價值,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依托線下”。
科廷大學不但引導學生根據興趣,選擇在線課程,還通過改造課堂等教學空間,促進師生互動、小組學習等線下學習活動。更重要的是,科廷大學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。該校幾乎每四周就會跟學生溝通一次,問學生想要教師教什么,他們學到了什么。
“線下生生互動也非常重要。”阿聯酋沙迦美國大學首席研究官趙偉建議,借助微信等工具促進學生線下互動,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學習。
中國慕課平臺建設對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求,以學生為中心,推動線上知識學習、互動,支撐課堂討論、輔導等線下學習活動。
“組合拳”鋪就慕課高質量發展之路
不丹的李明(化名)和一些同事報讀了科廷大學部分在線課程,但這些課程他們都沒修完。
戴維·吉布森希望理性看待慕課“高輟學率”,因為部分學習者中斷學習,可能是已達到學習目標。同時,他力主根據慕課特點,運用更開放的思維,為其制定質量管理、檢測的標準和方式,“慕課與傳統教育形式不同,不應以學生聽課時間、是否通過考試等形式來考核”。
學堂在線總裁李超認為,應進一步推動學分互認和學歷學位認證,創建全方位的自我評價工具,讓學生保持足夠學習動力,提升慕課課程完成率。
巴基斯坦聯邦教育與專業培訓部人力資源協會總干事哈利達·格爾納補充說,慕課實施的全過程應納入質量管理體系,通過考核、評價等方式,檢查學生是否通過慕課獲得了一定水平的技藝或能力。
曼普雷特·辛格·曼納對此很贊同,“如果不借助質量考核等形式保障慕課的品質,學習者或許會拋棄慕課。”印度從慕課內容的入口處積極想辦法,從本國專業委員會里匯集最優質教育資源,制作慕課。
南方科技大學創新中心主任李銘介紹說,為讓慕課“高顏值”、高質量,南科大慕課中心正借助材料系、電子系、數學系和語言中心力量,依托國際化程度高的師資,錄制12門便于傳播應用的中英雙語慕課課程。其中,10門課程在今年內投入使用。
宋毅介紹說,中國堅持建設、管理兩手抓,大力加強慕課教學管理制度建設,明確主體責任,有效保障課程質量和課程安全,調動了學校、平臺和師生的積極性。
慕課平臺建設要“和而不同”
2014年,深圳大學牽頭組建地方高校大規模在線課程聯盟——UOOC(優課)聯盟,在合作共建共享機制、跨校學分互認等方面積極探索,助力學生搭上互聯網“知識快車”。目前,優課聯盟加盟院校達118所,上線課程213門,覆蓋300多萬名高校師生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(俄羅斯)數字教育學習材料部門負責人斯維特拉娜·科妮澤娃建議,慕課領域新的參與者建設平臺時,應先觀察、學習,充分利用已有平臺。同時還要避免閉門造車,重復前人已做過的事情。
“把泰國、日本、中國的慕課平臺資源整合起來,或許會降低成本。”趙偉還強調,慕課要培養個性化的學生,而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。建設者要根據自身實際,因地制宜、差異化地設計慕課平臺,做出特色。
阿富汗高教部科學項目設計開發部門主任祖貝爾·塞迪奇很贊同,“一個慕課平臺并非適用于所有地區。”他建議,在本地化不同慕課平臺的內容時,要考慮其是否符合自身需求、教學等因素,要取其精華,“和而不同”。
“中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,不宜采取統一的模式。”宋毅表示,中國以提高質量為目標,采用大規模開放和小規模定制等多種建設應用模式,滿足不同層次類型高校的需求。
曼普雷特·辛格·曼納介紹說,為滿足多樣化需求,印度開發SWAYAM平臺時,采用小規模定制等模式。該平臺設有人文、社科等課程,還應用了該國使用頻率較高的20種本土語言,助力慕課走向全納應用。
特別聲明: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。